如今在白酒界,若问上一句:谁是“老大”?
必然有很多人都会毫不夸张地答“茅台”,殊不知,曾几何时,一瓶难求的茅台也只是“汾老大”的小弟之一。
当年的汾酒,凭一己之力挑起了白酒界的大梁!
从1952年开始,汾酒连续五届入选“中国名酒”。
1988年-1993年,汾酒连续六年荣获了全国销冠。
1994年,汾酒成功上市,成为了国内第一家上市的白酒企业。
巅峰时期,汾酒的产量是五粮液的四倍,茅台的六倍,市场占有率高达80%,稳稳占据着中国白酒的大半壁江山。
哪怕在国内经济困难,粮食紧缺之时,大部分的人都在饿肚子,但上面也要求不能少了汾酒厂的酿酒粮食。
试问一句:白酒千千万,哪一款能与巅峰时期的汾酒争锋?“汾老大”的称号,它当之无愧!
然而,在“白酒老大”位置上坐了40年的汾酒,是怎么被茅、五、泸、剑、洋赶超,沦落到了“汾老六”的呢?
这还要从汾酒的定位说起——
一直以来,它始终坚持做老百姓都喝得起的亲民白酒,所以在国家开放了白酒定价权时,跟它同期的茅五泸都进行了大幅度提价,只有汾老大不屑一顾,自顾自的坚持自己的理念,平白错过了涨价的黄金时期。
可惜,你越是便宜,在老百姓心中,越觉得你是不入流的产品,于是令汾酒万万没想到,很多人觉得在正式酒宴上,拿便宜的汾酒上桌,不够有面子。
久而久之,汾老大彻底败在了国人的面子上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,更令其雪上加霜的是1988年轰动全国的山西“假酒案”,即便业内人士知道此假酒案跟汾酒并不相干,但汾酒作为山西酒的代表,难免遭受波及,利润额大幅度下滑。
另外,汾酒贴牌开发的酒过多,严重透支了自身的品牌价值。
资深酒友应该都知道,汾酒有集团酒和股份酒,它们虽然都是汾酒,但区别可不小。
股份酒产自汾酒老厂,是正宗嫡系酒,而集团酒是后来成立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所产,旗下有众多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,无序扩张下导致各种贴牌酒频出,酒质得不到保障。
所以,现在的酒友圈才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汾酒带“集团”,基本要玩完!
可见,“品牌”的名声,对酒是至关重要的,说到这里,也给其他的不论是老牌名酒,还是新生代白酒都提个醒,老老实实做人,踏踏实实做酒,才能走得长远。
这款君中元私藏酒,也算是近两年比较突出的“明星产品”了,它是由酱酒之父李兴发的弟子,曾传政酿造的大曲坤沙酱酒,耗时7年,历经岁月沉淀,方得到最终的美酒。
一直以来,它都在踏实提高酒质,甘润顺畅的酒液,让人一口就爱上,酱香味纯正,窖香、粮香丰富协调,顺喉而下,丝滑畅快,愉悦感十足。
虽然不搞宣传,但凭借着酒友间的口口相传,它在酒友圈里的名声始终很好,凡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。
不过,正所谓“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”,一时被追捧,一时落后,都是酒圈内的正常现象。
就像汾酒,最近几年,在市场上新动作频频,之前的第三届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上,它就再次登上了世界级的名酒之首,这无异于是在打“翻身仗”,至于这场翻身仗还要打多久?还请大家拭目以待。